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媒体报道

 

《解放日报》:我们所渴求的“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12-03-01       访问次数:97

《解放日报》:我们所渴求的小康社会

 陈学明


    当“小康社会”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真正建设成功之时,也是一种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形成之日。

    2011年岁末,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该报告宣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10年人均GDP达到29992元, 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 2012117日,国家统计局发表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测算2011GDP增长9.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小康社会”的标准,如果把2011年的GDP的增长计算在内,那么到目前为止,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80.1%的基础上还要上升若干百分点。如此说来,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人民所日益渴求的“小康社会”接近全面建成。

    这显然是个喜讯。世界银行用它的标准衡量中国,说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可是,我环顾四周,有人不时地提出:我们已生活在“小康社会”中了吗?不要小看这“感觉”,人们所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实的东西。

    为什么官方所公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与民众个体感知,会有一定反差呢?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于1979126日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来的。他用“小康社会”来表达“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它来源于古代而被赋予现代内容,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从古到今上千年来, “小康”、 “小康之家”、 “小康生活”等词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当中华民族的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 “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的倡导而具有了时代气息。在《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中, “小康”这个概念一共出现了40多次。这一概念被当今中国人民所热切接受决不是偶然的,它表述了当今中国人民对于一种无忧无虑的新生活的向往。

    在当今中国人民的心目中, “小康社会”就是“美好社会”, “小康生活”就是“幸福生活”。所以,事实上,一般民众衡量我们有没有建成“小康社会”,心中自有“一杆秤”,主要是看社会是否美好,生活是否幸福。由于“富裕”并不完全等同于“美好”和“幸福”,所以在老百姓看来,即使我们的社会已成了一个“富裕社会”,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已是一个“美好而幸福”的“小康社会”。

    事实上,自从邓小平于1979年提出建设“小康社会”以来,中国的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对“小康社会”内涵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即越来越得到丰富和发展,它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全面”的概念,也就是说,包含在这一概念中的内容已不再仅是一些经济指标,而是逐渐增加了社会、文化、精神、生态等的因素。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又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的战略,他提出,到2000年,当GDP翻两番时中国可以达到“小康状态”。中共十六大则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中共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纵观中国的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对“小康社会”的内涵的认识过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小康社会”这一概念的内涵确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

    我们在认识什么是“小康社会”和怎样建设“小康社会”之时,千万要记住邓小平所说的这样一句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原因何在?邓小平具体解释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他的意思十分清楚,即使我们达到了人均GDP3000美元,也并不算富裕,但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

    把“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一是共同富裕,二是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离开了这两个要素,还谈论什么“小康社会”。中国的“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按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创建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人的新的存在状态。当今世界最大的危机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的危机。当“小康社会”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真正建设成功之时,也是一种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形成之日。

(原文载2012123日《解放日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