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国内学术会议

 

第一届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1-01-14       访问次数:1083


  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四十年的影响:第一届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论坛”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许征出席会议并致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冉主持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31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共话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来自全国高校的近千名师生观看了线上直播。许征致辞中指出,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开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新局面。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入发展和更好地促进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领域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积极倡导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国外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成果转化为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的丰富资源。希望通过本届研究论坛,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能撞击理论思维、迸发学术灵感,增进研究共识,从而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到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批判和融合的新境界中,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向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中心推进。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陈学明在致辞中指出,这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国外马克思主义二级学科以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论坛。回顾改革开放全过程,一系列的理论创新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关,因此“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作为一个常设论坛,应该展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比较分析。首先,通过比较分析三者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理论形态的异质性,映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独特现实发生与理论生成;其次,对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共同问题域与不同关注点做出深入的比较分析,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域,使国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空变换维度上助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一阶段的大会发言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凤才主持,王雨辰、仰海峰、李佃来、张秀琴、罗骞、吴猛、张双利、蓝江先后作主题发言。王雨辰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解释史与接受史谈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要在正确的哲学范式和哲学立场上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仰海峰以第二国际时代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切入点,指出应该在开放的视野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这是今天面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反思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潮的基本前提。李佃来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中国意义”为题,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西马在中国学术界从批判研究到开放式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张秀琴主要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的介绍与呈现,进一步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40年间所取得的重要突破。罗骞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关系的梳理,指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要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以及人类文明的演进史中进行。吴猛以《资本论》为文本依托,对反映论和认识论进行了探讨。张双利围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什么关注焦点是现代性批判而不是资本主义批判”,分别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出发点予以了解释。蓝江通过对大数据时代多种社会现象的分析,反思批判理论所面临的重要困境,指出必须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建批判理论,比较研究新旧批判理论之间的差异,找到批判理论的新内涵和新价值。

   第二阶段的大会发言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双利主持,车玉玲、郭丽双、杨礼银、颜岩、夏巍、竭长光、孙明分别作主题发言。车玉玲通过对后现代文化起源的追溯,指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对于虚无主义之根源与克服其途径的探讨,依然遵循了资本逻辑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另一条道路。郭丽双围绕苏联解体前后俄国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指出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过了40多个年头,经历了去苏联化、西马化、中国化的探索过程,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国外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礼银在国际共同体的视角下,通过对两种共同体思想的比较研究,提炼出了两种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共性以及差异。颜岩以“马尔库什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为题,探讨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什界划出三种类型的意识形态概念:论战的—揭露的意识形态、系统的—解释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的意识形态。夏巍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出发,进一步阐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竭长光分别从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角出发,比较分析中西方关于辩证法的“物质-矛盾”范式和“主客体相互作用”范式的区别,指出要立足于世界现实语境,更新关于物质-矛盾、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孙民指出,在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多种形式中,实践批判是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核心,其价值指向是人的发展。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实践批判精神为我们分析中国的现时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参照,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阶段的大会发言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韩欲立主持,王平、金瑶梅、陈祥勤、董新春、夏巍、冯旺舟、卢文忠、马援分别进行发言。

   第四阶段的大会发言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巍教授主持,李春建、徐可、彭召昌、许晓丽、崔赞梅、李健、李银娥分别进行发言。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