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国际学术会议

 

“否定与承认——批判理论及其最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2017-10-18       访问次数:1391

否定与承认——批判理论及其最新发展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杨丽高红明

  

为了进一步深化批判理论的研究,推动批判理论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加强中国的批判理论研究与国际批判理论界的合作与交流,2017101415日,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否定与承认——批判理论及其最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401召开。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莱比锡大学、希尔德斯海姆大学,斯洛伐克的普雷绍夫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高雄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辽宁省委党校以及《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习与探索》、《探索与争鸣》、《学术月刊》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会议。复旦大学张双利主持开幕式、吴晓明致开幕辞;台湾中央研究院何乏筆和复旦大学王凤才做会议总结和致闭幕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围绕否定辩证法与批判理论、从承认理论到民主伦理学、批判理论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开幕式致辞

吴晓明教授对与会的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充分肯定了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近20年来的发展;同时他指出,本次会议以否定与承认为主题不仅是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历史沿革的梳理和最新发展的跟进,而且还是对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当前世界的处境以及中国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这不仅具有推进和深化理论研究的意义,还具有直面社会问题的现实意义。

  

一、承认的遗忘:批判理论与物化观念再解释

在由张双利主持的第一场报告中,来自斯洛伐克的Lubomir Dunaj、德国Andreas HetzelDiek Quadflieg,分别以承认、物化与中国哲学——霍耐特哲学与中国观念的改变他者与承认承认的遗忘:霍耐特对卢卡奇物化观念的再解释为题作了会议报告。

Dunaj主要从霍耐特、哈贝马斯以及安奈森等人的批判理论及其发展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全球学习过程中,批判理论如何从中国哲学中吸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复旦大学汪行福首先肯定了Dunaj的良好意图,但同时认为Dunaj在分析批判理论在向全球传播过程中对其他文明的学习和吸收方面论证还不够。

Hetzel主要从他者与承认之间的关系入手,指出传统的承认模式是以对他者能力、身份或角色的肯定为基础的,他认为这种评价标准存在相对性,进而他引入差异性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在交往当中的不确定性。复旦大学罗亚玲首先对Hetzel的观点表示赞同,但同时又指出,他者的强调固然可以如Hetzel指出的从列维纳斯等法国哲学家那里找到差异性理论,但这一理论本身也并不能为承认提供规范性论争的基础,霍耐特承认理论对他者强调最直接的思想资源是黑格尔哲学。

Quadflieg着力阐述霍耐特如何将自己的承认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概念结合起来,他认为霍耐特关于物化理论的讨论建立于海德格尔的操心结构和杜威的思想的合体。尽管Quadflieg对承认与物化之间的概念转化已做出精细论证,但复旦大学吴猛认为Quadflieg关于霍耐特物化理论基础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基础并不能成为一种规范的和本体论的基础。

  

二、相互承认:批判理论与中国哲学

在由复旦大学陈学明、王才勇、《哲学研究》黄慧珍分别主持的“相互承认:批判理论与中国哲学”报告中,台湾中研院何乏筆、东南大学陈良斌、厦门大学洪楼主要围绕霍耐特2015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理念》一书分别作了以从被阻碍的沟通到吊诡的沟通——关于霍耐特的《社会主义之理念》霍耐特的社会主义观及其批判霍耐特对社会主义观念的辩护与重构等为题的会议报告。

何乏筆从法国大国所提倡的、并为社会主义所吸收的革命原则:自由、平等、博爱之间的矛盾或障碍出发,论述了霍耐特的社会自由概念所包含的黑格尔伦理性的三个领域: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的结构;陈良斌老师主要分析了霍耐特以社会自由为核心重新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洪楼老师重点阐述了霍耐特对社会主义的辩护和规范性重构。

台湾政治大学林远泽、台湾高雄中山大学赖锡三、台湾中研院钟振宇分别做了题为相互承认——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儒家礼治国理念庄子对霍耐特的批判与超越——承认自然与物化自然等为主题的发言,三份报告都试图对比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中国哲学,并从中找出二者的契合和可对话之处。其中林远泽侧重与儒家礼治思想的对话,赖锡三则从道家庄子的思想出发,而钟振宇则以牟宗三的哲学思想为切入。三场报告之后的自由讨论环节,针对具体报告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三 、多元承认:批判理论与现代社会

1015日的会议以“多元承认:批判理论与现代社会”为主题。会议分别由《学习与探索》张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黄晓斌、复旦大学鲁绍臣以及《探索与争鸣》阮凯主持。王凤才、南开大学谢永康、北京师范大学罗松涛分别做了题为从承认理论到承认政治启蒙与哲学的主体性原则从思之道德到正确的生活——论阿多尔诺道德哲学的实践维度的会议报告。

王凤才从分析认同与承认概念的异同出发,围绕着霍耐特承认理论以及C.泰勒承认政治等问题,对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图表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详细阐发尊严政治与差异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C.泰勒的承认政治及其与霍耐特承认理论之间的异同。针对《启蒙辩证法》之后对启蒙的反思与内在批判,谢永康明确捍卫现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他指出,如果不同文化传统的启蒙运动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内涵,那么它必定与现代人的生存境况有关,从而最终要归结到现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罗松涛从思想道德的论述出发,试图探讨阿多尔诺道德哲学和实践向度,即“奥斯维辛之后”正确生活的可能性。

华中科技大学王晓升、厦门大学宋建丽、安徽大学张志芳老师分别做了题为我们为什么要‘为承认而斗争’”、市场经济与社会自由非同一性逻辑的困境与出路等发言。在这里,王晓升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为承认而斗争”的必要性;宋建丽从问题出发,探讨了市场经济与社会自由的问题;张志芳从同一性逻辑批判与非同一性逻辑建构角度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进行整体思考;此外,还有辽宁省委党校付威、东华大学马欣、同济大学周爱民、安徽师范大学陈旭东分别做了题为从社会制度批判到文化批判本雅明对中国书法的阐释及其笔迹学思想从形式人类学到社会有机体霍耐特论社会自由与市场机制等发言。

复旦大学孙国东、山东大学蒋颖、厦门大学黄秋萍分别做了题为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法律属性的定位及对转型中国法制建构的启示R.弗斯特批判的宽容理论研究承认正义:超越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之争等发言。

  

回顾与展望

在会议总结中,何乏筆指出批判理论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应该从批判理论的理论优势——对现代性诊断的“痛点”开始,即那个触痛现实的理论问题,另外,批判理论的跨文化转化也需要从双方感兴趣且现实性很强的理论问题开始。就此而言,此次会议的主题无疑是直面这个“痛点”的,并试图对这个“痛点”进行分析、诊断,这在批判理论研究中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最后,他希望能继续能够在批判理论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上进行更为深入地讨论、推进批判理论的跨文化研究。在闭幕致辞中,王凤才首先对各位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对全体会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然后他指出本次会议的成功在于,平等地观点发表、自由地学术讨论、民主地思想交锋、美好地畅想未来;最后他祝愿批判理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学术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