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第四届“社会哲学与社会理论”论坛
时间
2022年11月5日-11月6日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开大学哲学院
地点
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401、2409
论坛议程
11月5日
主持人:
邹诗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现象学社会研究方法论——以舒茨为中心的探讨
张庆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论作为科学建构逻辑的资本论辩证法
王南湜(南开大学哲学院)
论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吴晓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重思启蒙的四个维度
刘森林(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现代性批判——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视角的差异与互补
汪行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评议与讨论
评议人: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茶歇
主持人:
姜佑福(《社会科学》杂志社)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认识中华广土众民的信仰共同性
范丽珠(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从古典政治学到现代社会哲学——从哈贝马斯视角出发
王凤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迷失与重建:“家”在福柯治理术论述中的性质及变迁
肖瑛(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哈贝马斯对韦伯文化合理性理论的继承与转化
张双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论“人民主权”的二律背反
王时中(南开大学哲学院)
评议与讨论
评论人:王金林(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
主持人:
朱颖(《学术月刊》编辑部)
“社会”与“社会有机体” 基于唯物史观与实证社会哲学的不同视角
吴辉(安徽大学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理论向世界体系理论的转型
武海宝(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本权力与时间的生命哲学
王雪(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本宇野学派关于价值形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其主要成就
尤歆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黑格尔与马克思视域下贫困问题的主客观维度
张润坤(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评议与讨论
评议人:张米兰(中山大学哲学系)
社会理论史与当代关切
主持人:
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
康德图式论的社会哲学审思
陆凯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道德视域下的婚姻——对康德基于人性尊严的婚姻学说的探讨
张大卫(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偶然社会: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考察
夏钊(南开大学哲学院)
结构化视域下的不确定性研究
陈曲(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义愤、社会想象与共同体的情动基础——一种斯宾诺莎主义视角的研究
宋一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评议与讨论
评议人:王春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经济社会与历史专题
主持人:
由阳(《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叙事与时间性认知——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应
黄玮杰(南京大学哲学系)
生产方式的两种理解和运用——两位英国历史学家的晚期古代社会性质之争
李嘉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梅洛-庞蒂的历史现象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王亚娟(南开大学哲学院)
从自发到自觉:论人人生产中的分工
张志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马克思关于历史科学的反思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证明
季勇(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评议人:李乾坤(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批判理论
主持人:
吴静(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基于平等而展开争议的共同体——朗西埃的共同体理论研究
莫雷(南开大学哲学院)
作为社会哲学之“散文”的《最低限度的道德》
侯振武(南开大学哲学院)
社会劳动、再生产与“狗屁工作”的诞生
李乾坤(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思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解放维度
周爱民(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对“行动”的“旁观”何以可能?
周智臻(南开大学哲学院)
评议与讨论
评议人:汪行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空间转向与生命政治
主持人:马新晶(《世界哲学》编辑部)
加速社会语境中的生命政治及其当代价值——福柯的生命权力与维希留的速度权力
卓承芳(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空间的主题化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林青(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超越历史终结论的纷争——自福山与列斐伏尔错位时空的理论“对话”
刘冰菁(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空间“何谓”——列斐伏尔社会哲学思想探析
闫婧(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空间-权力-知识”的社会哲学分析
鲁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评议与讨论
评议人:张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民族与社会理论专题
主持人:
王海峰(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民族主义研究的全球转向:回顾与反思
朱联璧(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现代革命与民族国家——马克思恩格斯论波兰问题
祁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维吾尔古典诗学与中世纪维吾尔社会风貌流变
温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后发民族现代化视野下中国道路的历史方位
牛子牛(南开大学哲学院)
杜波依斯与种族现代性批判
张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如何理解《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爱尔兰人问题
陈俊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评议与讨论
评议人:邹诗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11月6日
主持人:
时世平(《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
复活“对他人负责”的道德——鲍曼的道德社会学
王小章(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兼论社会学中国研究的理论创新
何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理论研究所)
技术社会的犬儒问题
邹诗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工程与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框架
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代命运的反思——纪念韦伯逝世百年
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
评议与讨论
评议人:郑召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茶歇
主持人:
王时中(南开大学哲学院)
《哥达纲领批判》的理论主旨及其当代价值
夏莹(清华大学哲学系)
从直觉到理论:霍耐特走向承认学说之路
谢永康(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平台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潘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马克斯·韦伯方法论论述中的科学建筑术问题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对数字劳动理论的批判性解读
吴静(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评议与讨论
评议人:吴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