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莫伟民,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邮箱:weimingmo@fudan.edu.cn
教育和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90.09—1993.07 复旦大学哲学系 现代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7.09—1990.07 复旦大学哲学系 现代外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3.09—1987.07 复旦大学哲学系 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1.12—至今 复旦大学哲学系 教授(全校破格晋升)
1996.05—2001.11 复旦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全校破格晋升)
1993.08—1996.04 复旦大学哲学系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主体哲学、概念哲学、法国哲学、福柯思想、现代性理论、生命政治、法国马克思主义
主要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莫伟民,《从“解剖政治”到“生命政治”:福柯政治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莫伟民,《战后法国哲学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一作者;
莫伟民,《二十世纪法国哲学》,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一作者;
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莫伟民,《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保罗·利科,《解释的冲突》,莫伟民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
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代表性论文
1. 主体的真相——福柯与主体哲学,《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 西方法哲学的近现代转型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3. 福柯与理性批判哲学,《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4期;
4. 福柯政治历史主义探究,《哲学研究》,2016年第12期;
5. “人之死”——《词与物》的主旨及其哲学意蕴,《哲学研究》,2015年第4期;
6. 德里达的“新国际”思想,《哲学研究》,2013年第9期;
7. 福柯与自由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抑或治理技艺?,《哲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8. 图形与话语:利奥塔的弗洛伊德主义,《哲学研究》,2010年第9期;
9. 卡瓦耶斯的概念哲学及其传承,《哲学研究》,2004年第1期;
10. 福柯的反人类学主体主义和哲学的出路,《哲学研究》,2002年第1期;
11. 从尼采“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死”,《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
12. 福柯论医院空间的政治权力运作,《学术月刊》,2019年第5期;
13. 奈格里的生命政治生产及其与福柯思想的歧异,《学术月刊》,2017年第8期;
14. 从法国哲学看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学术月刊》,2014年第2期;
15. 使治理正当和合理的原则与方法——福柯视野中的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学术月刊》,2012年第11期;
16. 管治:从身体到人口——福柯管治思想探究,《学术月刊》,2011年第7期;
17. “我思”:从笛卡尔到萨特,《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
18. 论狄尔泰的生命认识论,《学术月刊》,1991年第1期;
19. 哲学是诊断活动——福柯哲学观探究,《复旦学报》,2019年第5期;
20. 近些年法国哲学中的争论热点,马里翁、莫伟民、游淙祺三人谈,《复旦学报》,2018年第5期;
21.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及其与福柯思想的歧异,《复旦学报》,2017年第4期;
22. 战争作为权力关系的分析器——福柯的生命权力思想探究,《复旦学报》,2016年第5期;
23. 从国家到自然现实——福柯论治理理由的转型及其与马克思思想的歧异,《复旦学报》,2013年第1期;
24. 权力拯救灵魂?——福柯牧领权力思想探析,《复旦学报》,2011年第5期;
25. 福柯的话语历史观及其与萨特的歧异,《复旦学报》,2004年第4期;
26. 论福柯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复旦学报》2001年,第3期;
27. 福柯与结构主义,《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
28. 论胡塞尔的意义理论,《复旦学报》,1992年第1期;
29. 福柯与政治想象力,《哲学动态》,2009年第5期;
30. 法国哲学的昨天和今天——访克劳德安贝尔,《哲学动态》,2002年第1期;
31. 试析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探索与争鸣》,1992年第3期;
32. 狄尔泰的人文科学观及其争端,《探索与争鸣》,1990年第6期;
33. Entre continuité et discontinuité du temps, l'espace de la traduction, Rue Descartes, 2013/2 - n° 78, pages 101 à 106;
34. Cogito:From Descartes to Sartre, Frontier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07,2(2), Higher 35.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 2007;
36. Phenomenology or anti-Phenomenology?——the Ethical Subject in Lévinas”,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supplement 2008, USA;
37. Phénoménologie or anti-Phénoménologie? Une étude du sujet chez Lévinas, Conférences Chinoises de la rue d’Ulm, Éditions Demopolis, Paris, 2017;
38. La mort de l’homme”:intention et implications philosophiques de Les Mots et les choses, Conférences Chinoises de la rue d’Ulm, Éditions Demopolis, Paris,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