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张庆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
邮箱:qxzhang@fudan.edu.cn
教育和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85年—1993年 瑞士弗莱堡 文学硕士、哲学博士
1983年—1985年 瑞士苏黎世大学 进修
1976年—1979年 复旦大学哲学系 硕士
1973年—1976年 复旦大学哲学系 本科
工作经历
1993年11月至今 复旦大学哲学系
1979年—1983年 复旦大学哲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
现象学、分析哲学、基督教哲学、中西比较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
主要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1. 《现代西方哲学》,商务印书馆,2017年。
2. 《社会研究中的认知与良知》,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
3. 《现象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4. 《社会科学的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5. 《道、生命与责任》,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6. 《二十世纪英美哲学》,张庆熊、周林东、徐英瑾,人民出版社,2005年;
7. 《基督教神学范畴——历史的和文化比较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8. 《自我、主体际性与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9.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 Xiong Shili‘s Neue Nur-Bewußtseins-Theorie: Vom Yogacara-Buddhismus zum neuen Konfuzianismus, Bern: PETER LANG, 1993;
11. 《基督教大辞典》,张庆熊执行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代表性论文
1. 萨特的意向性学说和对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描述,《学术月刊》2017年第11期;
2. 诠释学与现象学的汇通之路:从“意识事实”到“此在的实际性”,《复旦学报》2017年第1期;
3. 现象学的本体论: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现象学的贡献,《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4. 通往罗马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解读早期基督教会从受迫害的宗教到成为“国教”的历史,《复旦学报》2017年第6期;
5. 良心、信仰和律法:基督教良心观解析,《复旦学报》2016年第4期;
6. 从“致知疑难”的求解看牟宗三与熊十力的异同,《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
7. 在“可证实”与“不可说”之间的价值——对“分析进路的伦理学范式”的思考,《哲学动态》2016年第4期;
8. 良知与认知:在中西文脉比较中探讨,《复旦学报》2015年第6期;
9. “实质本体论”和“形式本体论”的宏大构想及其遗留问题——剖析胡塞尔在《大观念》中规划的“本质科学”,《世界哲学》2014年第1期;
10. 胡塞尔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改进——以对“先天综合知识”的理解为视角,《复旦学报》2014年第2期;
11. 寻求说明与理解的整合——论近200年来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线索,《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1期;
12. 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回顾与现实探讨,《社会科学》2014/1;
13. 从启蒙理性的缺陷看实证主义的问题意识,《复旦学报》2013/9;
14. 理性地对待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力量——论哈贝马斯对政治神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0;
15. 从“幻相的逻辑”到“现象学的逻辑”——探讨胡塞尔对辩证法的处理方式,《世界哲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