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坛 议 程
开幕式|光华西主楼 2501
9:00-9:30
主持:
王春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
张双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周爱民(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报告 20 分钟;点评 20 分钟;讨论 20 分钟
01
分会场一
光华西主楼 2501
主持:
黄朝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9:30-11:30
点评:
张双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
潘楚璇(北京大学哲学系):物化意识与无产阶级意识中的直接性与中介性概念
王众凯(苏州大学哲学系):主体的再启蒙何以可能?——《启蒙辩证法》中启蒙界限超越路径的批判性分析
颜月皓(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论“扬弃分工”对批判理论劳动哲学的启示:以《劳动主权》分工改良方案批判为例
殷张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再分配与承认的关系——比较南茜·弗雷泽与艾丽斯·扬的政治哲学
13:30-15:30
点评:
李嘉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发言:
张丹丹(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国历史主义的三重演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进路探究
樊悦阳(南开大学哲学院):发生学视角下的韦伯理想型方法——兼论马克思社会理论方法
陈旺(南京大学哲学系):来源与展开:对青年卢卡奇“历史”概念的考察——重读《历史与阶级意识》
郭子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阿多诺对唯物史观“自然史”叙事的阐发
15:30-15:50 茶歇
15:50-17:30
点评:
王春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
侯春晓(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政治性——从社会分工中的“身体”出发
郑丕博(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朗西埃审美平等思想的理论构建:以其对阿尔都塞的批判超越为视角
刘敏达(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主体何以与主体化无关系——一种德勒兹式的考察
02
分会场二
光华西主楼 2504
主持:
张润坤(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9:30-11:30
点评:
祁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
周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洲现代性的政治重建——以葛兰西国家理论为中心
王美乐(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政治建构主义何以被纳入?——布鲁德尼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近罗尔斯阐释
陈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驯服活劳动——论奈格里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的批判
陈珈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评析阿甘本的潜能政治:乐观主义与实践困境——从阿甘本解读《抄写员巴特比》入手
13:30-15:30
点评:
张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
李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论技术的起源、本质与未来——以斯蒂格勒、海德格尔为参照
景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数字劳动概念的再界定——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文本考察
陈朦(南京大学哲学系):从第三持存到数字持存——数字技术背景下对斯蒂格勒技术现象学的新解读
吴大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交锋”:取缔还是修缮?——驳韩炳哲关于福柯生命政治行将“终结”的误判
15:30-15:50 茶歇
15:50-17:30
点评:
宋一帆(北京大学哲学系)
发言:
潘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告别列宁?拉克劳与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的历史困境和局限
潘依林(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资本主义“权力提取”的政治叙事——当代西方左翼“政治权力向上分配”批判刍议
赵小宇(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权力与治理:作为生命哲学视差的生命政治
03
分会场三
光华西主楼 2509
主持:
毛成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午 9:30-11:30
点评:
吴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
程宇阳(厦门大学哲学系):《资本论》第一卷中的欲望生产逻辑及其内涵
朱亭锦(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政治经济学对生态经济学的三重逻辑超越——论保罗·伯克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构
高欣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论 R·G 佩弗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重构
王玥(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他人剥削”到“自我剥削”——数字化时代劳动者主体性的再阐释
下午 13:30-15:30
点评:
周爱民(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言:
段醒宇(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学院):论青年哈贝马斯公共性概念背后的实践哲学观
林靖宇(耶拿大学社会学系):复杂社会中的自由:重思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饶烨飞(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系):弗雷泽对哈贝马斯性别盲视的指认与批判
廖文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晚期法兰克福学派对社会主义理念的当代重构——以弗雷泽和霍耐特为例
15:30-15:50 茶歇
15:50-17:30
点评:
周爱民(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言:
张吉泰(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先验与经验的交织 ——法兰克福学派实践哲学“内在批判”的理论方法
杨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法农的反殖民暴力与马克思主义的暴力谱系学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