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敏,江苏淮安人,201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起任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二、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立场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结构中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工业化现代化的看法问题,并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待上述问题,从经典作家对理论的科学性的一贯追求和不同时期具体理论实践旨趣的差异入手进行分析。同时,还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意义和呈现方式问题,沟通文本解读与实践运用的关系。
关于上述论题,曾独撰或参与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在《哲学动态》、《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等期刊发表,并在《解放日报》、《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参与撰写理论文章。作为子课题课题组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程及影响研究”工作。
现承担上海财经大学本科生《哲学》课程、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课程等的教学工作。
三、近年发表文章
期刊论文:
姜国敏.《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关系”概念再探[J].哲学动态,2016(9).
陈学明,姜国敏. 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J].哲学研究,2015(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研究》,2015年第6期转载]
陈学明,陈祥勤,姜国敏. 论中国道路蕴含的“马中西”三大资源及其交互贯通[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6年第2期转载]
陈学明,姜国敏. 论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J]. 江海学刊,2016(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6年第2期转载]
陈学明,姜国敏.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解放”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陈学明,姜国敏. “经济人”的现实基础、生成途径与扬弃方式[J]. 湖北社会科学,2016(9).
陈学明,马拥军,罗骞,姜国敏. 论新时期中国学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J]. 学术月刊, 2017(3).
报刊文章:
陈学明,姜国敏. 马克思何以讨“90后”喜欢[N]. 社会科学报,2016-04-21.
陈学明,姜国敏. 马克思究竟“厉害”在哪儿[N]. 解放日报(理论版),2016-04-26.
译作:
[日]内田弘. 对称的《资本论》[A].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2) [C]. 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