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学术会议

 

【简报】2021年国外马克思主义暑期高级研修班“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与前沿发展”第二日会议简报
发布时间:2021-09-02       访问次数:1042

2021年8月24日,2021年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暨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暑期高级研修班在线上举办了两场专家报告,两场报告分上下午举行,晚上还组织了本次研修班的第一次小组讨论。

专家

报告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追问——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8月24日上午九点半,来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陈学明教授做了本次研修班的专家报告,题目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追问: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本次报告由复旦大学王春明老师主持。


陈学明教授首先对本次研修班的主题进行了破题,给出了本次报告围绕的范围、主题和方法:在梅洛·庞蒂界定之下由卢卡奇、科尔施开创的与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展开诸多论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范围内,围绕由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这个主题,针对“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吗”、“马克思主义是属于西方近代哲学还是属于西方现当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在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同时有没有超越西方的现当代哲学”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展开。


就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吗”而言,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其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面对第二国际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化、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社会科学、经济科学,从而导致无产阶级革命一再失败的现实背景之下,所给出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上的基本观点。首先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历程中存在一种矛盾,一方面早期对哲学的赞扬和肯定,另一方面还存在关于“消灭哲学”、“终结哲学”的话语。因此要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便要率先处理这个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面对存在两个层次的处理方式:1.将马克思所消灭的哲学理解为处在特定发展阶段上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2.马克思所消灭的哲学仅仅是哲学的形式,而要保留哲学的内容。第二个层次则涉及到了“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哲学为了最终走向灭亡必须不断地强化自己。因此哲学的消灭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抛弃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超越与消灭哲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在于坚持总体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澄清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主要力量都来自于其自身的哲学性质,力图使其作为一种哲学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出来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就第二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属于西方近代哲学还是属于西方现当代哲学”而言,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面对第三国际理论家用近代哲学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界定成物质本体论、唯物反映论以及将人类历史理解为自然史的历史观时进行的驳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反对第三国际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庸俗的唯物主义,同时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上的基本观点。在西方哲学史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其鲜明地反对并克服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立场而属于西方现代哲学,并且与西方现代哲学存在着四点共同点:1.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哲学世界观,2.超越僵固、封闭的哲学体系的反体系化特征,3.强调人的现实生活以及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4.主客、心物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具有同质性也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点:1.二者在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上有类似之处,2.二者面对共同的哲学遗产,3.二者需要加以批判和继承的对象大致相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1.按照传统的“二元论形而上学观”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2.坚持将总体性原则以及理论与实践一致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这种分歧一直延伸到当今中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也仍然存在。

就第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在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同时有没有超越西方的现当代哲学”而言,陈学明教授认为该问题可以真正体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以及其当代功能和作用。这一问题的现实背景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息息相关。在超越近代哲学以后,哲学的发展存在两种分野: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2.现当代西方哲学,一定意义上也是后现代主义的走向。后现代主义是以启蒙主义为理论代表的西方现代性的反题,它反对近代乃至整个西方哲学史上的理性主义传统,主张消解主体性、普遍性、历史进步等西方哲学史上的主导概念。这种批判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由于这种相似性,使得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存在一种以“西学”解马,将某些西方现当代哲学“接续”到马克思主义传统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西方现当代哲学的一般立场中。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家对该问题做出澄清和驳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现当代哲学之间除了存在同质性以外,也仍然存在着差异和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超越有四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提出了哲学研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而且对现实生活究竟是什么做出了崭新的解释,2.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了一种与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的新的本体论、新的形而上学、新的哲学世界观、新的思维方式,3.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予理性以恰当的位置,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倾向,4.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哲学上关于主客关系的理论问题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结合在一起,为问题的解决开辟了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体上超越了现当代西方哲学。问题三的回应试图肃清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挪用。在此基础上陈学明教授澄清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在本体论上的实践本体论,在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批判资本主义形式的合理化,解决现代性问题并非意味着反理性本身,而是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来释放现代性的理性潜能,而科学技术也不意味着控制自然。


最后,陈学明教授总结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意义来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在于:1.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哲学,或者主要是哲学。这一点与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划清了界限,2.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现当代西方哲学范畴,而不属于西方近代哲学的范畴,这一点与第三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划清了界限,3.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同时也超越了西方现当代哲学,这一点与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以及“以海德格尔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划清了界限。在此基础上其积极意义主要在于:1.对现代科学技术、理性主义、人道主义的肯定,没有将现代性过程中的问题归因于现代性本身,2.挖掘到现代性走向其反面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以利润为出发点的资本逻辑,3.指出现代性走向其反面并不具有必然性。


专家

报告3

烈火吞噬的革命情境建构——情境主义 国际思潮评述

下午14:00,来自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张一兵教授做了本次研修班的专家报告,题目为《烈火吞噬的革命情境建构——情境主义国际思潮评述》。本次报告由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主持。


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对情景主义国际做历史梳理,并介绍其重要概念。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为什么要在外马的框架中关注和研究情景主义国际。这主要出于三个原因。首先,列斐伏尔与情景主义国际有直接交集,两者的研究主题非常接近,都注重日常生活批判。从马恩原来思考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到日常生活批判的转向与欧洲在战后整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战后福利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的普通工人收入已经有固定的保障,经济异化的窘迫性已经消失,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的现象已经开始消失。在这种背景下,列斐伏尔思考的问题是马克思原来讲的异化资本对我们的控制现在发生在什么地方。他给出的判断是,这种控制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马克思、恩格斯原来关注的重大的经济压迫和政治控制,实际上微观化到我们每一个瞬间的选择当中。因此,列斐伏尔提出一个口号:要让被资本控制的、物化了的日常生活,或者说消费主义的日常生活重新成为艺术。这个观点成为后来情境主义国际走向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最核心的一个入口。第二点是情景主义国际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成为左翼学生运动的思想背景之一。情景主义国际和外马理论是并行的,成为当时欧洲左翼学生运动很重要的学术背景。但是过去我们并没有太注意这一点。第三点与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有关。今天我们看到世界和认知世界实际上是数字化了的。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我们的需求是一个数字化景观建构的过程。所有这些思考,在1960年代就是由情境主义国际最早提出来的。


第二部分介绍情景主义国际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关键人物和发展过程。情景主义国际真正诞生于1957年,由三个欧洲原有的先锋艺术团体合并而成。一个是字母主义国际,其代表人物是居伊德波;一个是想象包豪斯国际,代表人物是约恩;另一个是伦敦心理学会。字母主义国际的前身是字母主义,其先驱索伊在1950年拍了一部电影,胶片故意做出划痕,画面本身是不完整的,并且故意制造音轨和视像的脱节,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对电影的解构。1951年居伊德波在看到索伊的电影之后很快成为字母主义者。1950年代德波开始读马克思、卢卡奇的著作,在50年后期转向左翼艺术家,从先锋艺术转向革命艺术,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字母主义中独立出来,成立字母主义国际,并办了杂志《夜宴》,在这本杂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想象包豪斯国际的代表人物约恩是一位著名的美术大师。他的创作受到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达达主义影响,作品看不到美术传统的线条和原有的笔法。他提出的口号是要回到孩子的目光,即没有受到线条和各种规矩建构的图像或图景。约恩在1956年下半年看到《夜宴》后写信给德波,两人一拍即合,加上伦敦心理学会,三个团体的革命艺术家共同成立了情景主义国际。情景主义国际的第三个代表人物是瓦内格姆,其本身是诗人,由列斐伏尔推荐给居伊德波。他之所以在情景主义国际中重要是因为其《日常生活革命》是情景主义国际最重要的第二本理论著作。


第三部分简单梳理了情景主义国际的关键概念。第一个是景观的概念。德波的景观社会概念受到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概念的影响。布莱希特区分了两种艺术观,一种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今天所有传统的舞台艺术表演的非批判的戏剧观,即演员迷入角色,观众沉迷剧情。他认为资产阶级戏剧最核心的问题是通过戏剧和故事叙事奴役人,传达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而戏剧最重要的本质是革命性和批判性。陌生化首先表现在演员和角色之间要保持间距性,真正的演员需要让观众认识到自己并不是角色本身。居伊德波认为布莱希特所批判的戏剧奴役观众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切被景观、幻象制造的消费让所有人进入消费意识形态,并且无法停下。第二个关键概念是反抗景观。这一概念与情景主义国际提出的建构革命情景一词有关。情景主义国际一个核心问题是认为革命不再是伟大的反抗。旧时的革命要推翻一个东西,一个既定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但现在的革命是在毛细血管的挣脱之中。看不见的支配和控制才是值得警醒的东西,情景主义关注的是在生活中细节化的所有东西。而构建情景意味着要回到让存在者成为这个存在状态的存在本身。第三个关键概念是整体都市主义。这个概念是与资产阶级的城市化建设相对的。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给出的物化了的消费主义的都市主义,提出所谓的整体都市主义。在整体都市主义当中要通过建筑本身的革命,实现空间距法当中对消费主义的彻底摆脱,回到人和人之间真实的交往空间当中去。另外两个重要的概念是漂移和异轨。漂移就是打破资本强制给予我们的劳作时间和劳作空间的固定轨迹,一群人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任意地走动。漂移是没有目的的,所有人和所有人的遭遇全部是偶遇。异轨的概念则是反解释学的,故意地破坏和“剽窃”(革命的剽窃),把原来那个时代里的具体内容全部抠掉换成新时代的鲜活内容。


最后张一兵老师总结道,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不能把它变成完全文本的东西,还应该有一个新的尺度,这种尺度就是我们从理论上放一个台阶,然后让它走到生活当中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或哲学工作者,我们可以去做一些能够和感性相接壤的必要的努力。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