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国内学术会议

 

“现象学与《资本论》”工作坊简报
发布时间:2018-06-26       访问次数:302


“现象学与《资本论》”工作坊简报

“现象学与《资本论》”工作坊于2018613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我院2401室举行。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李忠伟、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马迎辉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吴猛分别围绕着“现象学前沿问题”、“从现象学到《资本论》”以及“从《资本论》到现象学”三个会议主题做了专题报告。来自我院和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海军军医大学的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了工作坊的报告和讨论。

李忠伟的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的倪剑青主持,我院徐英瑾和王春明点评。李忠伟在题为“意识哲学的自主性”的报告中认为,意识概念大体分为形而上学、经验科学和现象性-体认性意识三种类型。在逻辑行为方面,现象性意识概念是独特的,具有反身自涉性和语义稳定性,而这两种特性,使得根据现象性意识概念所划定的意识哲学,具有相对于形而上学和经验性科学的自主性。但问题在于如何说明现象性意识概念奇异的逻辑行为。通过重构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可以说明该方法不仅是认知转化工具,而且可以用来打造语义转化装置,将关于意识的语词和语句的意指,严格限定在被纯化后的意识现象与意识结构。因此,现象性的意识概念才有如此奇特的逻辑行为,故而能用来划定自主的意识哲学领域。

马迎辉的报告由我院王凤才主持,我院张寅和吴猛点评。马迎辉在题为“先验现象学与马克思哲学”的报告中认为,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共同的批判者和继承者,马克思和胡塞尔都寻找一种建基性的新存在,分别是以社会化大生产所表现出的社会存在以及先验的思所构造的绝对存在,这两种存在都不同于感性的现成存在,马克思和胡塞尔都经历了对感性存在的悬置和奠基。这两种存在都是绝对的,因为这两种存在自成一体,都具有内在的结构。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将之刻画为建立在剩余价值之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大生产,而胡塞尔以流形论为参照,将之构造为同样内含变异甚至“剩余”的能思—所思的意向结构。他们从不同角度都针对存在进行了深入的剩余性批判和事象化批判,而胡塞尔揭示的纯粹意识恰恰就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的意识反映。

吴猛的报告由我院鲁绍臣主持,由鲁绍臣和马迎辉点评。吴猛在题为“从《资本论》的方法看马克思思想与现象学对话的可能性”的报告中认为,如果把马克思对辩证法的著名界定“对于肯定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中的“理解”概念把握为对变化中的事物所处的具体情况也即现实性前提进行判断的话,马克思的“辩证法”指对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性的否定性的揭示。而这一揭示的展开过程,就是《资本论》的“辩证方法”,这种方法是不断从被给定的政治经济学抽象观念深入具体的历史性境遇并揭示其界限的过程。从问题意识上看,马克思关注的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观念对象的含义和构成,而这与现象学的含义理论和意向性理论的旨趣暗合,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现象学的工具,对马克思哲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即“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以及“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操作的严格性”进行重新反思。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