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最新动态

 

批判性反思与建构性展望 ——第一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8-09-10       访问次数:238

(原文载于《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8期)


第一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于2018726日—2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论坛主题: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该论坛由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习与探索》杂志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习与探索》、《国外社会科学》、《求是学刊》、《黑龙江社会科学》等3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近7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在论坛开幕式上,王凤才教授以论坛发起人身份代表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对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及哈尔滨商业大学表示诚挚感谢,并就会议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随后,他分别对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和阐释路径、马克思主义学术魅力、研究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以及如何研究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等问题进行了阐释。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该论坛办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之一,能够对国内的马克思主义事业,对世界马克思主义事业,对中国社会发展,对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坛围绕“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设立了四场主题报告和四场分论坛报告。共有15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既有对“大问题”的反思,也有对“小问题”的剖析。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拥军教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的吴猛副教授和张寅老师都做了主题发言。马拥军教授首先在发言中论述了在过剩经济时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哲学批判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在生活资料需要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经济需要之上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需要等就凸显出来。新社会运动就是这种需要的体现。其次,他认为,脱离对福利国家和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就失去了根基,成为建立在沙滩上的海市蜃楼,不管多么光彩夺目,都只有幻觉的美学意义,而不能成为马克思本来所希冀的那种实践力量。最后,他强调要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生机和活力,就必须重新阐释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以此为基础完成马克思未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把“新社会运动”改造为“‘建立新社会’的运动”。吴猛副教授发言说,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视野中,马克思关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问题的分析是其阶级理论的基础,而这一分析是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描述,并且带有历史主义目的论特征。但事实上,从《资本论》的叙述过程来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是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历史性情境。马克思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把握资本主义的内在结构和历史趋势。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劳动者所内在包含的无限性维度,在资本主义的危机机制的形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并将在资本主义的替代机制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张寅讲师探讨了政治纯净主义的基本内容及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距离。他首先介绍了政治纯净主义的基本内容,强调政治纯净主义理论中将政治作为独立部分的理论特色,论证了政治行动中革命主体的成熟以及危机的问题,指出不断的革命既是政治纯净主义的必然出路,也是政治纯净主义的不足。

  

在论坛总结中,王凤才教授指出,本届论坛很成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论题集中、视野广阔、讨论深入、观点新颖。其次,他强调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关注十大问题:(1)马克思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之科学性与批判性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科学与共产主义信仰的关系;(5)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与作为学术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之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的关系;(7)马克思主义之学术话语、体制话语、大众话语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之世界性与民族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9)马克思主义之单数性与复数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10)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最后,他强调,在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之教条主义、虚无主义、实用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以完整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