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最新动态

 

哲学学院“回首初心”教师大访谈系列之王凤才:学术当“敬畏、热爱、执着、勤奋、悟性”
发布时间:2018-10-10       访问次数:759

来源:复旦哲院学生微信公众号

  

  

哲学学院回首初心教师大访谈系列

弘扬优秀师道精神

传承哲院学术传统

教师共话回首初心

砥砺学子奋发前行



前人之师,永志不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言传身教,呕心栽培,甘做晚辈的基石助他们走的更远;敬畏、热爱、执着、勤奋、悟性,学术之路,路遥后勇。本期周一谈治学中,我们将走近王凤才老师,了解他求学路上遇到的良师,感受他对学生亦师亦友的教化,领悟其学术之行的坚守。

  

王凤才,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暨国家创新基地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法兰克福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Q1王老师,我们注意到,您从教时间已经很久了。能否告诉我们,您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动力是什么呢?

  

我教书已经很长时间了。2016年我从教30周年,还拿到了上海市教委、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颁发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1986年本科毕业留校、1991年硕士毕业第二次留校,我当教师已经是三十多年了(先是在山东大学二十年,后是在复旦大学十多年)。

  

我特别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在这里,我可以读书、教书、写书。这么多年来,从自己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向学生传授了不少东西。我觉得,从事教育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教师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自己很喜欢的事业。

  

我认为,当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教书和育人。通过教学和研究,可以加深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播一些东西,包括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学术热情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Q2王老师,在您的课上,或者课下聊天中,您经常怀着感激之情,提到您的导师们。那您能不能稍微具体一点谈谈您的导师?在您的学术生涯中,您的导师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回顾这么多年的学术研究,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固然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很幸运地站在他人的肩上,那就是我的老师们。在这几十年学习研究过程中,我受益于很多老师,包括外校的老师,听过很多讲座。譬如:张岱年先生、舒炜光先生、叶秀山先生、李秀林先生、肖前先生,以及山东大学、复旦大学,还有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许多老师。

  

我很幸运,我的导师都是杰出的学者。能够写入我档案的有五位导师。

  

我的硕士导师是山东大学谭鑫田教授。据说,谭老师是苗公(苗力田老师)的大弟子,著名的斯宾诺莎专家。对英国经验论、大陆唯理论,以及古希腊罗马哲学都有精深研究。本科生期间,我就听过谭老师开设的西方哲学史课程。硕士生期间,又跟随他读了三年。虽然后来我没有沿着谭老师的研究方向往前走,但我的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功底就是在这个期间打下的。谭老师的指导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是谭鑫田老师把我引向学术之门。硕士二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学术文章,经过谭老师指导、推荐,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激励,激发了我的学术热情,使我从此与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山东大学傅有德教授。傅有德教授是谭鑫田老师的大弟子,是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著名学者。他的成名作是巴克莱研究。后来,傅老师又转向犹太文化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老师及其团队对中国的犹太文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傅老师不仅对西方哲学、犹太文化有精深的研究,而且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也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在傅有德老师的指导引导下,我的学术研究得以继续推进。

  

2004年,我来到复旦跟随俞吾金教授、陈学明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我和复旦很有缘分。在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蔑视与反抗》后记中,第一句话就是我和复旦是有缘的:十八年前,本来可以做她的前博士,十八年后,做了她的后博士。这里有个小故事,1988年,我考上了复旦的硕士研究生,但由于主观原因主动放弃了,回到母校山大攻读硕士学位。但这个复旦情结却一直藏在心里,所以十八年后,又回来做了博士后。

  

俞老师和陈老师在国内学术界的贡献和影响力,我就不用多说了,你们都知道。俞吾金老师是马克思哲学、西方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有着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自2004年以来,跟俞吾金老师一起十年的时间,平时,以及与他两人一起出差期间,我们聊了很多,尤其是学术方面的。他说,将来要写一本书,叫做物质、自由与时间;要系统地研究一下胡塞尔;还要深入地研究一下中国哲学……。但非常非常遗憾!这些愿望,俞老师都再不可能实现了。一想到俞老师(英年早逝),我就感觉非常痛苦。

  

陈学明老师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有着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他对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学会工作的原因,我与陈老师的接触和交往,也许更多一些。陈老师的学术激情、学术热情、学术敏锐度,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在俞老师和陈老师的指导引导下,我的学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几位老师,还有一位老师,那就是我的高级访问学者合作导师霍耐特教授。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学术领袖,是批判理论第三代发展的关键人物。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一直钟情于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所以也一直关注批判理论最新发展。2001年,霍耐特担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后,我就开始关注霍耐特。不过,正是在俞吾金老师、陈学明老师的支持下,我才将霍耐特承认理论当作博士后出站报告选题。

  

2008年,我到法兰克福大学参加批判理论国际会议,第一次见到了霍耐特,并将拙作《蔑视与反抗》送给了他。2014—2015年期间,我在法兰克福听了他很多课,一起讨论了一些问题,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具有了国际视野,而且自己也提高了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

  

Q3王老师,自加入王门之后,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您对待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我们弟子们,其他很多同学也都受益于您。在您培养的学生中,有不少很优秀的。您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您对学生有什么特别要求吗?

  

其实,我做得还不够好!也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主要是言传身教。

  

首先,培养他们的学术热情;然后,尽可能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并且在学习、生活、工作方面,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除了上课、参加学术会议,我基本在从事学术研究(包括周末、节假日)。从学术研究中确实能够获得不少乐趣。通过这种身教来培养学生的学术热情。当然,我的学生们都很自觉,比如自觉地学习德语、阅读文本、组织读书班等等。一般来说,我的学生进来以后,我都会为他们选择一个研究对象,但这也需要根据他们的兴趣进行调整,大多数的学生都基本接受我的命题作文,而且效果很不错。如果他们需要改变,那我们就再商量。

  

我对学生确实是尽心尽力的。可以这么说,我对学生,要比对我的女儿付出得更多。因为我女儿是比较自立的,而且她的专业和工作离我的专业领域有些距离。但我的学生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进入高校工作),是我熟悉的领域。不仅对自己直接指导的学生,对于其他指导老师的学生,如果有需要,我也会倾力相助,这可能是我们学院的优良传统。比如在推荐文章发表方面,在经过修改达到发表要求的情况下,我会尽力给他们推荐发表;有时候甚至帮助他们一字一句地修改,因为我们要坚持学术的严肃性。在工作方面,我也尽可能地推荐,不仅有自己直接指导的学生,也包括其他老师指导的学生。

  

Q4王老师,根据您几十年从事学术研究的经验,您认为今天要做好学术研究,基本要求有哪些?或者说,应该注意些什么?

  

经验谈不上,但体会还是有一些的。我觉得要想做好学术研究,以下四个方面都非常重要。


一是要敬畏、热爱、执着、勤奋、悟性。我常常说为学术而学术,视学术为生命”——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其实这需要解释一下:为学术而学术,视学术为生命,说得大一些,就是要担当知识分子应有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得小一点,就是学术研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也就是要为学术传承和学术发展做一点贡献,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一点东西。

  

对待学术首先要敬畏,没有敬畏之心是不可能做好学术的。对待学术要有敬畏之心的关键所在,就是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除此之外,做好学术的第一要件是热爱。只有热爱学术,才能够将做学问这样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当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来做。要想做好学术,光有热爱还不行,还需要执着。就像习近平同志所说,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想做好学术,再一点就是要勤奋。尽管并不是每一个勤奋的人都能够成功,但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勤奋。最后一点是悟性。基本的悟性有先天的,这个我们无法改变;但悟性也可以后天养成,通过读书、通过参加学术活动、通过和别人交流、通过名师指点,也会提高你的悟性、你的感悟力、你的灵敏观察度。



二是处理好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独立之学术,自由之精神,这是做好学术研究的根本追求;但强调学术性并不意味着忽视意识形态性,而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尤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这个前提之下,才能更好地贯彻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根本追求。所以,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就像习近平同志所说,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三是要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的统一。学术研究要立足于文本、扎根于实践。学术性是基础,思想性是灵魂,现实性是目标。不管你是学术性研究还是做思想性阐发都是要关注现实的,不过对现实关注是学者式的关注、知识分子式的关注,而不是一头扎进现实事务之中去。理论思想对现实应该有引领和指导作用,而不是跟在现实的后面亦步亦趋。


四是处理好博、专、通的关系。前面说过,先天的悟性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好靠后天来解决。那么后天如何解决呢?首先要建立一个广博的知识结构:由博而专;由专而通。你在读博士之前(尤其是本科阶段),你真的需要成为一个博士,要广泛地阅读,建立一个基本的知识结构。到博士阶段,不是做博士,而是做专士。就是说,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研究对象上,你应该有独特的想法、有个人的观点。博士期间必须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博士之后呢,你要向通才发展。当然,这是高标准、高要求,一般人做不到,但要尽可能地向这个目标迈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