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期刊论文

 

吴晓明: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思辨辩证法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8-12-20       访问次数:344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吴晓明: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思辨辩证法的批判.pdf

  

【摘 要】由于马克思的辩证法时常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被理解为一种形式方法,并因而只是作为抽象原则而对任何内容进行外部反思的运用,所以其存在论的基础便陷入了晦暗之中。《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思辨辩证法做出独立批判的真正开端,由此可以从源头上来探讨并把握与捕捉这一批判在存在论上重建辩证法的基础定向。本文就此所作的阐述要点如下: 1.当费尔巴哈在存在论上把“感性”与“思辨的思维”对立起来时,他便把辩证法——否定之否定——仅仅理解为哲学同自身的矛盾,否定神学之后又肯定神学; 而马克思则在肯定感性立场的同时,将否定之否定批判地把握为“历史运动”之“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2.因此,对马克思来说,重要的是弄清楚思辨辩证法这一本身还是“非批判的运动所具有的批判的形式”; 而对《精神现象学》的整个批判性考察表明,思辨辩证法的秘密或真相无非是“劳动的本质”——新时代的劳动的形而上学本质。3.于是对思辨辩证法的存在论批判便特别地针对着黑格尔的“非批判的唯心主义”。一方面,“抽象的精神劳动”使主体成为“唯灵论的存在物”; 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需要克服意识的对象( 对象的消逝或虚无性) ,亦即“扬弃对象性本身”,这里的存在论要害被马克思揭示为: 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 Unwesen) ”。4.因此,《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思辨辩证法的整个批判便被引导到这样一种存在论立场: 它是以“对象性的(gegenstndliche) 活动”概念为核心的。这一概念不仅标示着重新占有黑格尔辩证法的遗产成为可能,并且包含着批判费尔巴哈的基本理由。“对象性的活动”概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被表述为“实践”,它既意味着马克思同全部旧哲学的批判性脱离,也意味着马克思辩证法之初始的存在论奠基。

【关键词】《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辩证法存在论 “纯粹的活动” “对象性的活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