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收藏本站|设为主页

最新动态

 

【喜报】哲学学院教授张双利荣获复旦大学2021年“钟扬式”好老师称号
发布时间:2021-12-21       访问次数:3459







喜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引导全校教师向“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钟扬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在第 37 个教师节之际,校党委决定授予刘智攀等 9位同志“钟扬式”好老师称号;授予中国近现代医学人文历史教学团队等 5个团队“钟扬式”教学团队称号;授予复杂系统数学理论与关键技术团队等 5 个团队“钟扬式”科研团队称号。其中,哲学学院教授张双利荣获“钟扬式”好老师称号


恰逢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再次祝贺张双利老师,也祝愿所有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张双利

张双利,女,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复旦大学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讲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思想研究”被评为2013年度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哲学原典类课程教学”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7)。“《共产党宣言》导读”课程获评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她和学院其他教师一起完成的“直面经典:哲学训练从教科书到经典范式的转变——建构哲学经典教学新体系”获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道者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张双利教授是同学们口中的“女神”,是在课堂上讲述着文本也关注着当前时代的哲学守护者和传道者。作为共产党员、副院长,她带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1997年留校任教以来,一直躬耕坚守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献身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形式、探索学生能力培养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为学生播下真理的种子,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从教24年,她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全部精力,深受学生好评。寓育人于课程教学,主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共产党宣言》导读”是学校课程思政标杆课程、学校课程思政金课,2020年入选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她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设读书班,《法哲学原理》读书小组迄今已坚持6年。虽然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非常繁重,但她仍然长期担任本科生导师,目前是2020级本科生导师、书院导师。她每月一次带领学生读原典,经常性与学生交流,用心用情培养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一)教书育人,注重思想引领

张双利教授自留校任教以来,一直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的重点课程。参加工作之初,她直接承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下)”这门主干课程,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999年以来,她从无间断,系统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的系列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系统教授,她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的课程有了很好的整体把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欢迎。


读原典是哲学研究者的基本功,读书过程就是与作者思想对话的过程。张双利教授特别重视对哲学原典的教学,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两个领域内陆续开设了多门原典类课程,系统讲授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历史与阶级意识》《启蒙辩证法》《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这些原典类课程不仅在哲学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间都产生了极好影响:本科生层次上开设的“《共产党宣言》导读”等课程深得学生欢迎,教室里从来都是坐无虚席;研究生层次上开设的《启蒙辩证法》精读等多门课程更是吸引了很多外校和外专业的学生来选修和旁听。有些学生因为在这类课程中的确学有所获,在毕业之后还一直坚持来旁听课程。


张双利教授也非常注重结合时代特征更新课程呈现方式,引领在线教学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课程”被评为2013年度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共产党宣言》导读”入选202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共产党宣言》导读”14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思想研究》9讲还登录了超星尔雅、网易公开课、喜马拉雅FM等平台,累计观看收听6万多人次,大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范围及影响力。


(二)科研育人,激发向学动力

张双利教授不仅在教学上成果斐然,科研能力也非常突出。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曾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社科新人,2019年入选“复旦大学卓越2025”计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她已经完成1项国家社科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重解历史必然性——论齐泽克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新解读》获得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张双利教授注重用科研反哺教学。一是根据科研思路,不断开设新课;二是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等主干课程,不断跟踪科研的最新进展,及时更新具体教学内容。为实现这一目标,她一直在两个方向上下功夫:一方面是与国际学者合作开设密集型研讨班课程。近年来,她分别与TERRY PINKARD(美国),ROLAND BOER(澳大利亚), CHRISTOPH MENKE(德国)等十位国际知名学者合作,陆续开设了10多门全英文课程,进一步拓宽了教学领域,提升了教学水平。在进行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难题,最大的困难是有些同学英文听力不够好,在课堂上不能全部听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老师坚持在周末为“国外马克思主义”课程的选课同学额外开设配套的中文讲座。正是由于这样的真心投入,每一次教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更有很多同学在期末时感叹:“这是我在大学期间学得最辛苦的一门课, 也是最有收获的一门课”。另一方面的努力就是在开新课之前先在学生中间带领读书小组。从2015年开始,张双利教授陆续组织了《社会契约论》读书小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小组、《法哲学原理》读书小组等。其中《法哲学原理》读书小组从2015年9月开设以来,已经坚持6个学年,累积阅读超过600小时。所有这些读书小组活动都起到了极好效果,在学生中间也逐渐汇聚起了一批一心向学的优秀学生。 


张双利教授认为,对于哲学类的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课堂讲解、专题讨论和读书报告等三个环节。为了提升其学术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把学生的论文撰写实际地分为前期交流、论文撰写、后期反馈三个步骤。经过几年的实践,这些努力都已经取得实际的效果,学生们的哲学阅读能力、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学术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张双利教授还特别注重利用学院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学术锻炼机会。例如,2016年4月哲学学院举行“重思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国际会议,张老师全程手把手带着学生去做翻译访谈,教他们应该怎样提问、怎样整理访谈稿,每一篇访谈稿都经过了老师学生间三个来回以上的修改,每天都是从早八点到晚十点的连轴转,最后有两篇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哲学动态》和《探索与争鸣》上。通过这些学术活动, 学生们不仅近距离接触到了国际一流学者开阔了国际学术视野、更切实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


(三)以己达人,带动教师发展

除了做好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张双利教授还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教师发展工作,担任复旦大学第一届教师教学发展委员会委员和第二届教师教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哲学学院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等,和同事们一起研讨、共同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作为学院分管科研和外事工作的副院长,她充分发挥自己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在哲学学院课程体系国际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坚持不懈地做好“海外学者授课项目”(每年邀请3-4位国际一流学者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授课,每位学者在复旦至少开设一门全英文密集型研究生课程,所有这些课程都是哲学学院各二级学科点急需开设的重要课程)。通过对这一系列全英文密集型课程的建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全英文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转自“复旦哲院学生”公众号)

喜报 | 哲学学院教授张双利荣获复旦大学2021年“钟扬式”好老师称号 (qq.com)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在线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Workers World | Marxist-De Leonist Literature Online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602  电话:86-021-55665645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