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波兰尼社会理论现代学术讲座
2019年5月9日下午,来自德国柏林工程和经济应用技术大学的克劳斯·托马斯伯格教授受卢森堡基金会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的共同邀请,于光华楼西主楼2401做了题为“波兰尼的‘巨变’观及技术文明的未解难题”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汪行福老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来自卢森堡基金会的代表,来自复旦大学的老师以及同学们。
在汪老师发表简短的欢迎致辞后,卢森堡基金会中国区负责人扬·图罗斯基博士也发表了开幕致辞,介绍了卢森堡基金会的状况以及来访嘉宾托马斯伯格教授,另外还简单说明了在今天研究卡尔·波兰尼的意义。
托马斯伯格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托马斯伯格教授给出了对卡尔·波兰尼思想研究的导论。导论的第一个方面展示了当下在欧洲和在美国对于波兰尼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且向在场听众展示了近一年来在国际上出版的波兰尼研究专著以及新近建立的研究组织。接下来教授通过引用发表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上的文章,来解释波兰尼为何在今天依然引人注目:波兰尼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思考可以与当下世界出现的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在导论的最后一方面,教授则介绍了波兰尼的生平、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根源以及他贯穿一生的思想中心主题。
讲座的第二部分则旨在阐释波兰尼思想中的一些关键议题。托马斯伯格教授首先介绍了波兰尼对于经济决定论和历史哲学的批判,同时还与马克思在该问题上的理论进行对比。波兰尼并不支持历史决定论,而是相信社会是由人们的行动决定的,因此去创建社会主义是我们的任务和责任。接下来还分析了波兰尼对于经济自由主义的批判,波兰尼认为经济自由主义不过是一种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而这与十九世纪的主流思想是相违背的。在将经济乌托邦实践出来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发现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虚构的商品。虚构的商品在波兰尼看来主要是三类——劳动,自然以及金钱,但他们都是虚构得被转换成为商品的。而社会与经济的双向运动,即后者的发展与前者的反应驱动了十九世纪欧洲文明的转变。另外,波兰尼页给出了他自己对于资本主义历史的刻画。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教授还指出了波兰尼在科学伦理议题上对专家和普通人各自作用之论断,而这一思想更多是来自于卢梭等思想家。
讲座的第三部分关注了“自由,资本主义和技术”这一主题。波兰尼将自由作为其思考的关键问题,认为在复杂社会中的自由应当在制度性的和伦理的维度上被理解;同时他也在其《大转型》一书的最后一章中,提到了相对于自由主义理解下的自由的四个维度。之后托马斯伯格教授则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自由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他向大家展示了马克思对于该问题的论述,并且指出在复杂社会中的自由问题并不是纯粹技术性的问题,而是“自由与责任之决策的社会过程”。在(新)自由主义的理解下,市场是人类社会的决定因素;但是市场本身并不能承担责任,这就产生了归责的问题。换句话来说,如果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或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可能后果,那么谁将对这些后果负责呢?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实际上是不自由的,因为对于行动结果的意识是有限的。除了市场体系,机械时代或者技术是刻画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它同时也是对自由的主要威胁之一。而波兰尼对于该问题——技术的两面性,尤其是其揭开了各种有害的可能性——的思考依然落脚在后果为何,谁应当负责以及社会主义必须提供出怎样的答案这几点上。除此之外,在涉及到当今全世界人民都需要面对的技术时代之挑战,多元文化的角度也必须被考虑进去。托马斯伯格教授认为,波兰尼会认同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并且为了不同文明的共存而提倡多样性的方式。
讲座的下半场首先由来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两位评论人给出回应。张寅博士提出,二战后由美国领导的全球市场社会相对局限在与和平的地区,因此托马斯伯格教授对美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后所扮演角色的论断需要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另外张寅博士还指出新技术对于人类身体的转换可能也会导致市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改变,即社会对于市场的反向抵抗可能不像以前那么有效了。祁涛博士则对讲座中提到的马克思和波兰尼之间的区分很感兴趣,他认为虽然马克思主张社会主义在未来是必然的但是这也只是马克思理论的一方面。因此对于马克思和波兰尼二者之间的比较可以有更多的阐释。托马斯伯格教授对两位评论人的问题和意见表示了肯定,并且分别进行了详尽地回答。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孟捷教授也对波兰尼思想中的“嵌入”和“自由主义乌托邦”的概念进行了提问,托马斯伯格教授也对此给出了完整的回答。
最后讲座在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中结束,大家都从这次讲座中受益匪浅,对波兰尼的社会理论思想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撰稿人:吴怡宁